2020-09-10 来源:营山县委组织部 张艺
“扫描二维码,即可一键办理”“开通‘键对键’的网上群众路线”“六旬老人走失,转发消息送老人‘码’上回家”……5G时代的到来,各种微媒体、微政务、微公益等“微”元素“润物细无声”地改变着人们的微生活,微时代让世界变得更小,却让作为社会细胞的社区格局变得更大。指尖上的社区治理,正是基层治理坚持与时俱进,因时应势实现现代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的重要体现。
“微服务”“大情怀”,宣扬的正是“乐民之乐,忧民之忧”的“基层之志”。开展社区治理,首要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贴心服务,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,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当前,越来越多加“V”的公众服务号出现在人人都有的移动端,线下的一站式、一窗式服务在线上实现了“一键式”服务,生活缴费、医疗服务、办事查询只拼网速不再排队,“诉求服务”打通了社区居民发声渠道,让“急难愁盼”不再拖成“老大难”“中梗阻”,而是做到“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着落”……琳琅满目的“微服务”在“掌上”活跃起来,让社区居民在弹指间真真切切体验到服务的“速度”,在分秒间实实在在感受到服务的便捷。但与此同时,还得清醒地意识到各色各类的服务号、APP、小程序时时刻刻在收集、利用用户数据,就当下而言,保护好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还任重而道远。
“微姿态”“大民生”,施行的正是“先正其心,先修其身”的“基层之治”。开展社区治理,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,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和更加亲和的态度服务民生所需。在微博、微信、微视等微媒体盛行的“微时代”衍生出“键对键”形式的网上群众路线,社区干部与社区居民“互加好友”,互关、点赞、评论、转发,这种双向交流的“键对键”互动方式,避免了以往“敲不开门、找不到人、问不出话”的尴尬,改变了以往“发帖不回、反应不答、举报无果”的局面,拉近了干群距离。因此,如何运行好公众服务平台吸引群众的关注,如何多用“网言网语”与群众对话互动,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及时给出正面回复,如何通过“朋友圈”、微视频对群众进行价值引导和思想引导……这一系列指尖政务成为干部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和必修课。
“微平台”“大智慧”,彰显的正是“群防群控,群策群力”的“基层之智”。开展社区治理,最终是为了唤醒社区共识,集聚社区居民群体智慧,实现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。疫情防控期间,家家户户居家隔离,微信群、腾讯会议、抖音视频等微平台汇聚群智发挥着社交联系、议事沟通、信息宣传的作用。社区居民在微信群中自发组织捐款捐物,小区、业委会、物业公司召开网络会议共商防疫措施,一个个抗疫先进人物、一件件抗疫先进事迹通过十几秒的短视频感动着每一个屏幕前的人,因为众志成城,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绩。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,社区治理每一个微个体都是思考者、参与者和建设者,透过各种“掌上”平台,凝聚社区各方力量,鼓励社区居民、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工作,积极建言献策,主动出人出力,才能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,才能打造“智慧社区”,享受“智慧生活”。
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,群众在哪里,治理和服务就应该跟到哪里。虽然当前社区治理还存在服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、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、社区各方参与动员不足等薄弱之处,但“微服务”“微姿态”“微平台”等微理念的渗入,有效地将“社区陌生人”状态通过指尖动作转化成“熟人社区”。未来已来,乘着5G东风的社区治理离实现现代化还远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