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2-06 来源:
近年来,营山县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,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,聚焦组织建设、驻村帮扶、人才选育,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聚焦组织建设,筑牢乡村振兴“坚定基石”。一是调优队伍结构。紧抓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契机,拓宽选人用人渠道,优化班子队伍结构,实现年龄、学历“一降一升”。364个村(社区)全面完成书记、主任“一肩挑”。新一届村(社区)“两委”成员中,优秀返乡农民工1178人,占比达51.4%;致富带头人993名,占比达43.3%。实施“归雁计划”、村(社区)干部“学历提升工程”、“兵支书”培育等系列举措,培育农民工后备力量797人,优秀农民工1998人、优秀退役军人后备干部136名。二是夯实战斗堡垒。拨付党建经费132.4万,对15个村(社区)实施活动阵地亲民化打造,变活动阵地为“红色文化馆”“红色放映厅”“红色书吧”;规范建设村(社区)“一门式”工位364个,“两委”成员轮流坐班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动村(社区)职能由“管理型”向“服务型”转变。三是做强致富产业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,34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,探索出“党支部+专合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组建村资公司177个,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98个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700余个。积极推广“千坵”模式、“兰武”经验,推进村集体经济与农旅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先后引进晚熟柑橘、红心王柚、黑山羊等产业,逐步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新格局。
聚焦驻村帮扶,锻强乡村振兴“精锐尖兵”。一是精准选派驻村力量。将128个原建档立卡贫困村、1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、1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、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选派重点,综合考量驻村干部年龄、学历、专业结构,选派431名优秀年轻干部员下沉一线,驻村帮扶干部中党员316人,涉农专业55人,有乡镇农村基层工作经验307人。二是抓实抓严提能培训。举办新任驻村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培班,对新任驻村干部进行了全覆盖培训,将乡村振兴政策措施、基层党建业务知识、帮扶工作考核办法等纳入培训内容,进一步提升驻村干部能力素质,采取现场考试的方式,全面考察学员学习情况,确保学深悟透、学以致用。三是关心厚爱激发动能。为全县43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,定期组织体检。坚持以实绩论“英雄”导向,注重从乡村振兴一线发现干部、培养干部、使用干部,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,跟踪培养,切实加大乡村振兴一线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力度,提振驻村干部精气神。提拔任用驻村干部124人次、交流重用驻村干部105人次、职级晋升驻村干部196人次、岗位竞聘驻村干部96人次。
聚焦人才选育,提供乡村振兴“坚强保障”。一是挖掘本地“鸿雁”。建立乡村振兴“专家库”,组织县人社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卫健局等单位开展乡村振兴专技人才资源调查摸底、评估入库活动,将首批120名优秀农村专技人才纳入乡村振兴“专家库”,选派26名农技人才驻点乡镇指导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。二是回引返乡“归雁”。建立人才回引机制,常态开展“归雁计划”“亲情行动”,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需求,将外出经商人才、优秀农民工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、优秀退役军人纳入“归雁名录”,为农村干部队伍储备力量。截至目前,近2万余人纳入名录,并通过打好乡情牌、乡愁牌、事业牌,吸引、留住各类返乡人才2931人,成立“乡贤理事会”“村民议事协调会”60余个。三是搭建人才“雁阵”。搭建乡村振兴聚才成才平台,组织乡村振兴人才交流座谈会10余次,成立“营山创新创业者协会”,形成乡村振兴人才合作交流、资源共享长效机制;免费组织专合社负责人、种养殖大户、乡村企业家赴成都、重庆等多地实地调研、考察学习2000余人次,大幅提升各类人才素质;举办“乡村振兴技能大赛”和“返乡创新创业评比表彰”活动,不断提高人才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