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6-06 来源:
近年来,仪陇县深入贯彻落实中、省、市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精神,聚焦顶层设计、阵地建设、多元服务、监管考核四方面精准施策、靶向发力,有效破解了乡村权责不明晰、阵地建设不规范、便民服务不畅通等问题,切实做到为村级组织减负、为乡村治理增效。
突出顶层设计,优化治理效能。一是建强组织提效能。以村“两委”换届为契机,规范设立村(社区)党委14个、党总支257个,党组织设置及运行效能全面优化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,设立乡镇片区党委6个、村级片区党委122个,建立“日常运行、定期议事、推动落实、专项通报”四项机制,推动片区规划共谋、产业共促、资源共享、治理共抓、生态共保,构建起乡村一体化发展格局。二是建立清单明权责。聚焦村级组织职责任务,按照“权随责走,费随事转”原则,建立健全村级权力清单、责任清单、风险清单、减负清单“四张清单”,对重大决策、日常管理、便民服务等9类“小微权力事项”进行全面梳理,让村级组织权责事项明晰、办事流程透明,有效防止“权小责大、人少事多”的现象发生。三是扩权赋能强服务。按照“重心下移、权责一致、按需下放”原则,整合市场监管、交通运输等5个重点领域执法队伍,建立36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,将面广量大、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116项县级部门权限赋予乡镇,同步给予经费、人才、技术等保障,推动乡村治理更加简约高效。
突出阵地建设,夯实基层基础。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。实施“村级活动阵地提档升级工程”,全面摸排阵地现状,通过省市支持、单位帮扶、专项投入、党费补助等方式,累计整合各类资金近5000万元,提档升级村级活动阵地464个,新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7个、村级便民服务站531个及便民服务代办点937个,实现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。二是阵地功能集约化。按照“精简、统一、效能”原则,在全县531个村(社区)推行“1+8”阵地功能分区布局模式(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覆盖便民服务、农民培训、文化体育、卫生计生、综治调解、农家购物、金融服务、妇幼活动等8项功能),整合党建、医疗、文化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,分类统筹开展工作,实现村级阵地“一室多用、多室共用”。三是阵地管理规范化。出台《仪陇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办法》,明确功能定位精准、基础设施完善、标牌设置统一等阵地管理8项标准,组织纪委监委、组织部、民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,重点围绕场所布局、标牌设置等9个方面开展“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”,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28个,实现阵地管理标准规范。
突出多元服务,凝聚发展合力。一是做实便民服务。以“优服务、强效率”为目标,实施“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”,建立村级事务双向代办制度,明确医保参保登记、宅基地审批等代办事项39项,采取“村接件-乡审核-县审批”三级联动服务模式,简化审批流程,确保“最后一公里”服务畅通、高效、便民。二是做优党员服务。充分发挥村(社区)“无职党员”作用,设置创业帮扶、农技服务等“六员先锋岗”,组织无职党员融入乡村治理、产业发展等具体事务,同步实行“履职公示”,激发无职党员“能量库”;建立流动党员“微平台”“微心愿”“微清单”“三微”管理模式,通过“流动党员微信群”宣传政策、建言献策,累计收到流动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125条,为村级治理注入新活力。三是做大志愿服务。充分挖掘张思德精神内涵,发起成立“张思德服务联盟”,整合各行业零散志愿者,组建乡村张思德志愿服务队37个、服务小队531个,引入蓝天救援、飞豹救援等专业服务队,发展志愿者1.4万余名,汇聚乡村全域服务强大合力。同时,按照“村社吹哨、联盟报到”的订单化服务模式,开展法律援助、医疗救助等便民服务待办事项2.3万余次,有效减轻村级组织负担。
突出监管考核,激励担当作为。一是实行监管常态化。实行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准入审批与备案管理制度,分级制定《指导目录》,同步纳入每季度基层党建调研督导,累计取消没有政策依据、没有实际效用、村民群众不认可的机制牌子128个。常态化开展摸排整改,建立“微信吐槽群”“群众说吧”等线上、线下举报核实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方式,先后发现并整改问题102个。二是推行考核差异化。建立村(社区)干部“基本报酬(绩效报酬)+职业津贴+社会保障”薪酬制度,将村(社区)按照服务人口数量划分为AB类,全面落实村(社区)干部人身意外险、离职生活补助等各项待遇保障;采取“常规+特色”工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探索村(社区)干部差异化考核方式,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。三是明确述职具实化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全过程各方面,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情况纳入各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内容。同时,将述职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、评先评优、职级晋升等重要依据,随意向村级组织“发表格、派任务”等行为得到有效杜绝,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