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充:聚焦“三农”明导向 培育人才促振兴

2021-06-17 来源:

近年来,西充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,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布局,按照“引育并重、以用为本”的原则,把引才、育才、用才、爱才作为抓实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,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。

实施“三大”工程,在人才培育上突出一个“优”字。围绕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,不断培优培强乡村人才。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优工程。依托西充县有机农业产业协会,以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项目为抓手,举办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60期,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194人。二是实施科技推广人员培优工程。聚焦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,持续提升乡村科技人才队伍综合素质,举办培训班21期,培训各类人才1076人次,目前全县高级职称44人、中级职称129人,助理农技师等134人。三是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优工程。紧扣现代农业“6+3”产业体系,创新农业联合经营模式,培育农业企业127家(其中国家级1家、省级9家、市级43家),专业合作社970家,家庭农场1650家,形成以农民专合社为纽带、家庭农场为骨干、农业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。

优化“三大”队伍,在人才招引上突出一个“广”字。结合产业发展需要,充分依托各类引才资源平台,拓宽引才渠道,广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。一是广纳高校人才,优化干部队伍。用好高校引聘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等平台,通过公招、“嘉陵江英才计划”等工程,招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5人,引进高校人才29名、硕士研究生2名,有效缓解基层农技人员短缺难题。二是广招专业人才,优化服务队伍。注重院地合作交流,引进茂源集团等龙头企业来西投资兴业,组建百科、广绿农机等专家大院28个,形成“首席专家+行业专家+一线专家”技术联盟,吸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61家,建成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服务中心,整合农机专合社31家、农机1万余台(套),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%。三是广引返乡人才,优化创业队伍。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育工程,开展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、农村妇女创业创新培训等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培训,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2500余名、实体1563个,建成元斗、天马山等创业示范园23个。

建好“三大”平台,在人才使用上突出一个“活”字。秉持“人人是才、人人成才、人人爱才、人尽其才”的理念,坚持以人为本,唯才是用。一是建创新创业平台,用活返乡人员。聚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、国家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,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0万亩、融合园16个,引导返乡创业人员领办、创办、合办创新创业基地,促进返乡创业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约20万亩。二是建老年科协平台,用活退休人员。选派已退休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,成立西充县老科协农业分会,组建农技、植保、畜牧、水产等9个技术服务小组,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技术、经验优势,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展技术服务。三是建扶贫产业平台,用活农技人员。建成香桃、柑桔、粮油等“六大”脱贫奔康产业园和97个村级脱贫奔康产业园,选派驻村农技人员97名,实现科技指导精准到村、到户、到人。

创新“三大”机制,在人才涵养上突出一个“愿”字。整合资源、多措并举,积极营造拴心留才良好环境,共同营造尊才、重才氛围。一是创新政策机制,让返乡人才愿回。大力宣传《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意见》,细化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典型评选、初创企业开办费补贴等扶持政策,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,累计为1200余名创业创新人才落实各类扶持资金1100余万元、发放经营贷款3950万元。二是创新激励机制,让农技人才愿干。实行中高级职称竞聘上岗制度,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锻炼,在职称评聘、评先奖优等方面优先考虑、重点倾斜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,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。三是创新关爱机制,让高校人才愿留。建立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,协调帮助7名外地年轻干部解决就餐、住宿等问题,定期组织文体活动、知识竞赛、健康体检活动20余次,竭力保障全县广大农业人才身心健康,了却干部后顾之忧,激励更多人才返回西充、留在西充、发展西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