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2-24 来源:
近年来,蓬安县大力实施“人才强县”战略,聚焦人才“引得进、育得出、用得好、留得住”持续发力,切实推动人才工作更精准、更直接、更有效、更紧密服务中心、服务大局。
畅通渠道,让紧缺人才“引得进”。坚持党管人才,大力推进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实现全县刚性、柔性和灵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“三量齐增”。一是拓宽刚性引才路径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,探索实行“四随机一公开”引才模式(考官、监督人员、考题、面试顺序随机,面试全程公开),组织专题线上引才1次、线下引才4次,成功编制内引进急需紧缺研究生82名,为蓬安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二是畅通柔性引才渠道。立足医卫人才缺口大、引进难实际,将医院引才需求纳入“相如英才”计划,给予“一事一议”专项名额支持,累计柔性引进博士3名,有效缓解医卫人才供需矛盾。三是打通灵活引才通道。紧扣机关、企业中心工作、重点工作需要,将人才引进门槛放宽至本科生,每年同步收集需求、发布公告、开展考核,成功合同制引进急需紧缺本科生35名,极大充实机关、企业攻坚力量。
盘活资源,让本土人才“育得出”。坚持“培优育强”理念,把培育主体聚合起来、培育专业开设起来、培育平台搭建起来,有效激发本土人才培育孵化内生动力。一是聚合多元培育主体。整合县委党校、农广校等县内教育培训资源,统筹开办高素质农民、电商蚕桑等培训班45期,就近教育培训本土人才5100余人,努力建好蓬安通专结合、一专多能的综合人才队伍。二是开设多元培育专业。围绕构建“465”现代产业体系需要,在县职中开设文旅、汽配等学科7个,配套建立隆固、旭阳等实训基地8个,采取“理论教学+顶岗锻炼”相结合方式,成功培育企业实用人才3000余名,真正助推好、服务好产业发展。三是搭建多元培育平台。搭建上挂下派、访学研修、实训研习等平台,累计选派1名引进人才到省级机关挂职锻炼、37名选调生到村服务“三农”、21名高素质农民到高校院所短期访学研修、800余名本土人才到专家工作站跟班学习,全县机制完善、充满活力、富有效率的本土人才培育平台基本建立。
送上一线,让各类人才“用得好”。坚持人尽其才,大力鼓励引导专家人才基层一线流动,切实把人才“红利”释放到经济社会建设各个层面、各个领域。一是组建专班抓实“双招双引”。紧扣现代农业、机械汽配、电子信息等重大产业发展需要,调配人才15名,设立北京、重庆等“双招双引”驻外站点5个,成功引进博萨二期、台正数控等主导产业项目15个,有效集聚优秀人才240余名,既为人才作用发挥搭建平台,又为产业结构优化注入动能。二是组建团队服务乡村振兴。紧扣乡村振兴需要,大力开展“人才进乡村”活动,推动农业、科技等行业百名人才组团式、订单式服务基层,今年累计开展送学、送技上门服务11期1300余人次,有效盘活用好人才技术、智力等资源优势,壮大了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乡村人才队伍。三是调配人才助推项目建设。紧扣交通桥梁、城市更新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,大力集聚一批设计、规划、科技、建设等相关行业人才,累计选派295名人才到相如故城保护开发、体育中心等项目一线献智献力,成功推动164个重点项目压茬推进、满速快跑,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打造城市发展的“作品、精品、艺术品”。
创优环境,让优秀人才“留得住”。积极回应人才关心关切,从小事做起、从细节突破,全力打造更有温度、更富魅力、更具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。一是持续优化政治环境。健全从优秀人才中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班子、考录乡镇公务员等制度,把握镇村集中换届契机,大力选拔2200余名致富能手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、19名“五方面人员”进入乡镇领导班子,切实增强人才在事业上的成就感。二是持续优化生活环境。建优人才服务中心,配套“蓬州人才绿卡”、人才积分等制度,从教育、医疗等10个方面构建起蓬安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跟随机制,为专家人才安心干事创业、舒心工作生活创优条件。三是持续优化社会环境。大力发掘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等一线干事创业典型,深入开展人才分类评价,累计表彰教师、医生等县级优秀人才400余名,切实增强人才在社会上的荣誉感。